牌匾“变脸”为哪般?——整治形式主义减轻基层负担系列谈之一
黄 岩
记者日前去某地农村采访,村委会办公室里挂满墙面的各种牌匾、文件等令人目眩。“墙面都不够用了,只能谁来检查挂谁的!”村干部的感慨透出牌匾“变脸”的无奈。不同部门检查,就挂上不同的牌匾。细品那名村干部的无奈,实际并非针对“牌匾”承载的责任,而是牌匾“变脸”这种形式主义带来的负担。
“工作上墙”本意是好的,选择必要的牌匾、文件、规定上墙,可以督促落实、推动工作。但有些情况已经变了味儿,挂满墙面各种牌匾的背后,是名目繁多的检查、总结、考核,最后都变成沉重的负担,压得基层干部喘不过气。本来人员就捉襟见肘的基层单位,还不得不安排专人负责“墙上文章”。殊不知,“墙上文章”再华丽,也不如群众心里那本账精准、值钱。对群众来说,他们不看重墙上挂多少个牌匾,他们最看重的是到基层单位能不能办成事,自己的急难愁盼问题能不能得到解决。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千头万绪,要让基层干部真正集中精力投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中,必须把基层干部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把基层干部背负的不必要的负担卸下来。
减负,不是减担当、减责任;减的是额外负担,减的是干扰羁绊。减去负担才能轻装上阵,排除干扰才会心无旁骛,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把“墙上的事情”扛在自己肩上、落在地上,群众才会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