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
中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不断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为改善全球生态环境、保育生物多样性等作出巨大贡献,多家外国媒体近日在报道中给予积极评价。
俄罗斯《劳动报》在相关报道中重点关注了《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的内容。报道介绍了中国为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而采取的措施,并突出要实现的改革目标:到2025年,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基本完备;到2035年,适应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基本定型。“此外,中国还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推进多元化补偿,激发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
俄罗斯《导报》报道称,中国在风力发电厂的建设方面成效显著,光伏电站的发电能力也在稳步增长,对绿色能源领域的外国投资者具有很强吸引力。就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而言,中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法国《巴黎人报》报道指出,将生态和环境作为其优先发展事项之一,中国将变得更环保更绿色。截至2017年底,中国共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保护区2750个,总面积约14733万公顷,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4.88%。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已从上世纪70年代的12.7%攀升至目前的23.04%。
法国《回声报》表示,由可再生资源产生的绿色氢有望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能源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内蒙古,近期批准了一个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生产绿色氢的项目。该项目开发将于今年10月开始,预计2023年年中投入运营,每年可生产近6.7万吨绿色氢气。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在报道中指出,“中国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通过减少污染物排放来继续提高环境保护的质量,并积极推动环境保护和恢复措施。”报道援引俄罗斯中国分析中心主任谢尔盖·萨纳科耶夫的话表示,近年来,中国越来越积极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电动汽车的供应在增加,已经开始大量生产这种汽车。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正在采取切实行动改善环境。”
比利时法语广播电视台的报道介绍说,中国正在积极筹办有关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会议——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愿意承担与其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国际责任,为全球环境治理作出贡献。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