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有尽而意无穷正是文学的趣味所在
高 爽
大作家答不对中小学语文题,这个屡屡被拿来说事的话题又有了新由头。近日,多地中小学的期末考试刚刚结束,辽宁作家鲍尔吉·原野也被喊来答题了。
先来简单还原一下这道题。鲍尔吉·原野的少年小说《乌兰牧骑的孩子》节选内容成了2022年1月北京东城区初三语文期末考试阅读题,节选的是草原里几个孩子和大人的对话,为了更好分辨,我把对话者的名字替换成了大人和儿童两种身份。儿童甲:“我们刚才埋葬了两条鱼。”大人甲:“孩子们的话太有意思了,草原上哪来的鱼呢?”儿童甲:“我们在沙漠里找到的鱼。”大人甲:“沙漠里还有鱼?哈哈哈……”大人乙:“是的,孩子都是幻想家。”海兰花:“我们不是幻想家,我们说的是真事。”大人甲:“你们年龄太小了,分不清什么是真实,什么是幻想。”海兰花心里想:__。试卷上的问题是答出海兰花心里是怎么想的。
跟以往被难倒的作家不一样,鲍尔吉·原野很轻松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因为在他的小说中,画线部分是有下文的:“海兰花心里想,大人认为小孩子说话不真实,恰恰相反,只有孩子们说话才是真实的。只不过大人不了解小孩,他们以为沙漠里没有鱼,实际上天空还有鱼呢,要不然下雨怎么能冲下来两条鱼呢?”
对我来说,这个“正确答案”既无趣又有趣。
无趣之处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文学理论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形象大于思想”,作家运用形象思维创造出的艺术形象和艺术情境,在读者的理解中要远远大于作家想要传达的思想,所以才会“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作家去回答当时写下某一段文字时想要表达什么,只是他作为书写者的想法,出题的老师、答题的学生都是读者,他们的答案不同是正常的,同时也正是文学的趣味所在。类似“海兰花心里是怎么想的”的问题,是不应该有一个确定答案的。
从这个结论出发,我们就要回到中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怎么做的老问题上。学语文,除了学拼音学认字,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训练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扩展思维、培养文学想象力。孩子们之所以觉得很难回答“海兰花心里是怎么想的”,是因为他们的注意力都放在猜正确答案上了。如果告诉孩子们,你们可以尽情地去想象,怎么想都可以,这就不是个“难题”,而是有趣的问题了。在日常教学中,很多老师是这样做的,也让他们的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孩子们学得很开心。但一到考试,就有了正确答案,孩子们就变得拘谨了,不敢想也不敢写了。我听过不少家长说,孩子平时很爱阅读,可一到考试就得不了高分,这应该是一个重要原因。
而有趣之处在于,“海兰花心里想的”内容,说的正是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大人的固有思维之间的差异,也是语文教育与应试之间的矛盾,有点讽刺。
所以,如果把这道题看作是难题,与其说是在考学生,不如说是在考阅卷老师——能不能、敢不敢在“正确答案”之外给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以鼓励呢?比如这次考试中,有不少学生认为故事中的两条鱼死了存在着诸多暗示,这就是我这样的大人怎么都想不到的,顺着这个思路,也许鲍尔吉·原野这篇充满童真童趣的小说,会走向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和气氛。可这又有何不可呢?言有尽而意无穷,正是文学的趣味所在。为了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别轻易打“叉”。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习近平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上的演讲要点速览
- 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
- 共创后疫情时代美好世界,习近平这些话掷地有声
- 电视专题片《零容忍》第三集《惩前毖后》
- 时政新闻眼丨新年首场多边外交活动,习近平这样回应时代之变
-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中国有信心为世界奉献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
- 习近平出席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并发表演讲 强调要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 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坚定信心 勇毅前行 共创后疫情时代美好世界
- 春运首日全国预计发送旅客2489万人次
- 我国将实施三方面举措推动粮食和农业系统转型
- 北京公交集团 212部氢燃料新能源车服务冬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