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基层更好地为振兴放歌
刘家伟
实施200余个科研项目,当年完成146个,创历史新高,2022年,沈鼓集团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采用现代制冷降温技术,崮田村王世福家的温室大棚樱桃提前结出“致富果”;连续18年春节值守的消防员巴松,在守护一方平安中默默奉献……连日来,本报记者奔赴全省各地,深入基层一线,用手中的纸笔和镜头,记录一个个辽沈儿女的奋斗故事,描述辽沈大地振兴发展的新进展、新变化。
最美的风景在基层,最深的感悟在基层,最动人的故事在基层。基层是新闻工作的源头活水,是新闻工作者成长的沃土。对新闻工作者而言,深入基层一线,才能清楚看到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才能掌握和运用鲜活生动的群众语言,培育清新朴实的文风;才能抓到新鲜的新闻“活鱼”、捕获“大鱼”;才能在为党和人民搭建桥梁中,更好地实现价值追求。
好新闻是用笔写出来的,更是用双脚跑出来的。走进基层,走进群众,向他们学习,提升素质与学识,感悟时代的脉搏,用脚步丈量深度,去发现感人的故事,去寻找现实的启迪,去破解社会的困惑,去探求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方能让新闻宣传更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更有情感、有温度、有力量。
脚下有泥土,笔下有真情。走基层,不仅是在新春,这更是一条常走常新的路。让我们扑下身子、沉下心来,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不断增强“四力”,全力唱响奋进新征程、实现新突破的主旋律,为打好打赢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凝心聚力,汇聚出更加磅礴的抓发展、谋突破、促振兴的强大合力,奏出更响亮、更优美的和声。
责编:李明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