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他们,连起了“万家灯火”
新华网记者李洁琼 关心
“灌缝缝、补坑坑、修盖盖”,这就是全国人大代表王润梅和她的团队的工作日常。
她是山西省太原市的一名清掏工,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拿着洋镐叉子,在大街小巷掏泥”。

这样一份工作,她从18岁开始,一干就是30年。
委屈吗?不能说没有。王润梅接受新华网“新华访谈”采访时说,刚参加工作“觉得很委屈、自卑,从来不愿意和别人谈起我的工作”“找对象的时候,跟人说自己是掏下水道的,都觉得说不出口”。
艰苦吗?那是一定的。大雨中,他们要在街道上迅速打开一个个下水井,甚至要在齐腰深的水中坚持工作。她和她的同事们被称为雨中“逆行者”、回家路上的“等雨人”。

“再苦再累的工作总得有人干”,王润梅在谈到这份艰苦的工作时却是自自然然、云淡风轻。
听到这样的回答,感觉熟悉吗?
云南“麻风村”教书人农加贵说,看着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一咬牙,留了下来”;重庆“天坑村”开路人毛相林说,“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一定要让下辈人过上好日子”;安徽黄山“守松人”胡晓春说,“我和迎客松、黄山三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就是‘你守着山,我守着你’”;江苏的青年“养老人”李楠楠说,“把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去照顾”,她也是老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贴心“小孙女”……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全国人大代表。
他们,和你我一样从事着普普通通的工作,却做出了超越平凡的业绩。从他们那一句句如家常聊天一样平实质朴的表达中,凸显出的是热爱和责任。
王润梅已连续三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这些年围绕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等民生问题走访调研,累计提交建议30余条;乡亲们盼望有一条旅游环线,能把当地的柑橘、脆李等土特产卖出去,毛相林把老百姓的呼声带到了两会上,“希望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养老机构“用工荒”问题则一直是李楠楠的“心头病”,今年她围绕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建议,希望更多优秀年轻人进入养老护理行业后“愿意扎根下来”……我们的声音,经由他们带到了人民大会堂,成为国家发展重大议题的组成部分,连起人民的衣食住行,连起群众的喜怒哀乐,连起万家灯火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责编:李明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