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骑行友好”成为文旅新名片
李 翔
继City Walk(城市漫步)爆火之后,City Ride(城市骑行)成为人们追捧的“新宠”。在许多城市的街头、公园绿道,川流不息的骑行队伍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自行车曾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但在机动车保有量越来越多并逐渐取代自行车成为大众的代步工具后,自行车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骑行作为新兴的出行方式。在此背景下,骑行友好型城市不仅成为人们追求生活品质和健康的标志,同时也正在成为城市的文旅新名片。
除了缓解交通压力的功能,在促进文旅融合方面,自行车也有着其他交通工具不具备的优势。其一,在所有交通方式中,骑自行车可以算是一种“零碳”的出行选择。研究数据显示,若一名小汽车使用者采用自行车出行,一年能够减少1吨碳排量。换句话说,一座骑行友好型城市,必然是一座宜居宜游的城市。
其二,骑行能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推动城市形态的改变。骑行过程中的道路、店铺,擦肩而过的互动,也是出行的目的本身。更稠密的人群、更细致的浏览与更强的可达性,为实体经济特别是机动车难以到达的区域带去更多的到访机会。得益于此,不少随性而至、投射雅兴的消费场景得以实现,丰富而蕴藏活力的街区有了更多发展空间。
但是,如果想让“City Ride”和“City Walk”一样流行,城市管理者还需要做一些更为细致的设计。首先,在法律法规框架中解决机动车与自行车争夺路权的问题是基础,否则“骑行友好”只能成为一句空谈。不久前,笔者采访巴黎奥运会,以巴黎为代表的许多法国城市,就是典型的“骑行友好”——在道路一侧设有单向甚至双向自行车道,有明显的标识和人行道区分;机动车停车位规划避开自行车道,不会出现机动车停放占道的问题;等红灯时,自行车可以停在机动车前方……其中的成功经验,非常值得借鉴。
其次,需要把骑行道打造成一个与周边的城市环境、商业配套设施、休闲设施相结合的功能复合体。骑行爱好者往往有一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情结,追求的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境界,更亲近自然,遇林享林、遇水享水、遇田享田,因地制宜建设多样化的骑行道景观体系,是塑造骑行文化必要的硬件支撑。
最后,还要从一些理念上加以引导,规则上适当地向骑行者倾斜。比如,自行车与机动车同时通过狭窄路段,要保证自行车先行且机动车驾驶员不能鸣笛催促,以此体现公平友好、以人为本。当然,作为骑行者,同样应该杜绝红灯抢行、曲折竞速、占道逆行等不文明甚至违法违规的行为。所有人共同努力,才能让“骑行友好”真正融入城市生活,把休闲观光、文化娱乐、生态建设等融为一体,不断提升城市品牌形象,让“骑行友好”成为城市文旅的一张亮丽名片。
责编:齐志扬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用心用情托起“朝夕美好”——云南文山州健全“一老一小”关爱服务机制
- 高标准农田,建好更要管好用好(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数看千帆之成都篇
-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 从“吃上水”到“吃好水” 智慧水利解民忧
-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便利综保区 活力口岸 智慧海关——西藏“撬动”外贸发展新动能
- “孔雀向北飞”彰显新气象——牢记嘱托辽宁实践一线观察之四
- 李乐成在专题调研特色产业发展时强调 锐意改革创新 加快转型升级 不断提升特色产业竞争力影响力
- 郝鹏李乐成会见通用技术集团董事长于旭波总经理崔志成 双方共同见证签署相关合作协议
- 九三学社辽宁省委会成立40周年庆祝活动在沈举办 邵鸿出席并讲话
- 即日起推出!首期嘉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