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压力挑战的“最优解”
本报评论员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关键在于科技创新。
10月26日,全省科技大会在沈阳隆重召开。大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精神,总结成绩、表彰先进、部署工作,再次吹响了建设科技强省、打造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的集结号、冲锋号。特别是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下行压力加大、传统动能减弱的当下,此次会议彰显了辽宁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信心与决心,意义十分重大。
辽宁科教资源富集,人才优势突出,产业体系完备,创新“家底”厚实,在国家科技创新版图中地位非常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对辽宁振兴发展高度重视、念兹在兹、充满期待,每次到东北、辽宁考察,“科技”和“创新”都是总书记强调的重点,为辽宁新时代科技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辽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作出打造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的重要决策,科技实力得到整体性提升、技术攻关取得突破性进展、创新动能实现全面性释放、深化改革收获实质性成效、创新主体呈现规模性壮大,科教优势、人才优势正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胜势,科技创新这个“最大变量”正成为推动全面振兴的“最大增量”。
当前,科技创新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谁能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就能在发展中占得先机、赢得未来。于辽宁而言,应对振兴征程上的各种压力、挑战,科技创新是“最优解”。在这场竞速赛、突围战中,我们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必须抓住“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机遇,必须把科技创新放在“国之大者”中去思考、谋划和推进,必须横下一条心、铆足一股劲、下好一盘棋、拧成一股绳,“创”出新动能、“创”出新优势、“创”出新天地。
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调动一切创新资源、激发一切创新活力,推动全省科技创新实力系统性提升。要主动融入新型举国体制,以国家战略和辽宁产业发展需求为主攻方向,加快创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要深入推进创新活动和产业发展精准对接、高效融通,加快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扎实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推动实验室群和产业集群“双群互动”。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激发科技蕴藏的巨大潜能。要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做大人才“蓄水池”、打造用才“好平台”、优化留才“软环境”,以人才链支撑创新链、产业链。要以区域协同创新为重点,以开放合作为抓手,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快构建开放创新生态。
推进科技创新,辽宁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已经明确,关键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学习科技知识、提升科学素养作为“必修课”,站在前沿、感知趋势、把握规律、看清方向,当好科技创新组织者、参与者、服务员。
加快科技创新,是辽宁别无他途的战略选择,是辽宁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我们唯有只争朝夕、埋头苦干,勇担时代重任,勇攀科技高峰,才能赢得主动、赢得未来,才能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责编:张晓楠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南方潮起正扬帆——解码金砖合作行稳致远的成功之道
- 习近平致电祝贺马茂当选连任基里巴斯总统
-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关心“小超市” 情系“大民生”
- 文明遇鉴|这个“地下军团”为何会成为“国家名片”?
-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10月7日—10月13日)
- 发挥民间外交独特作用,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学习进行时丨人间重晚晴——习近平总书记尊老爱老的难忘瞬
- 习近平会见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梁强
- 第一观察 | 习近平主席再谈“同球共济”
- 习近平:在会见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外方嘉宾时的讲话
- 习近平会见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外方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