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马拉松被“流量至上”带偏
黄岩
近日,有网友晒出了刚满12岁的儿子完成半程马拉松比赛的照片,引发舆论关注。随着马拉松赛事日益火爆,参赛人群中的少儿身影屡见不鲜。
当这些少儿参赛的画面被贴上励志、正能量的标签广泛传播时,我们必须保持警醒:马拉松运动的健康发展,应以安全、有序、合规为基石,绝不能在流量的裹挟下,因错误的示范效应而跑偏。
马拉松是极限运动,成年参赛者尚需面对心肺负荷、肌肉损伤等风险,何况身心发育未成熟的青少年。早有专家指出,青少年骨骼硬度欠佳、心肺功能还在发育阶段,长距离奔跑极有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世界田联和中国田协明确规定,全程马拉松参赛年龄需满20岁,半程马拉松需满16岁,这是基于科学依据构建的安全防线。
然而,在多起10岁左右孩子“蹭跑”事件中,赛事主办方试图以已与家长签订“免责声明”逃避责任,家长以“锻炼意志”为名忽视风险,实则将孩子置于健康悬崖的边缘,本质上是对生命健康的漠视。
规则,代表着不容侵犯的准则。当家长通过转让号码让孩子“蹭跑”,赛事主办方为吸引眼球邀请未成年选手时,他们打破的不只是年龄限制,更是体育精神的根基——对规则的敬畏。追根溯源,部分家长混淆了日常锻炼与极限运动的差异,赛事主办方选错了励志对象。
杜绝此类现象,需要家长、赛事主办方以及社会舆论共同回归理性。
家长应明白,真正的意志磨炼是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保持定力,而非盲目地挑战极限,在安全范围内培养运动兴趣,才是对孩子负责任的做法。赛事主办方必须摒弃流量至上思维,严格审查年龄资格、完善安检流程,用规范管理守住安全底线。社会舆论更要擦亮眼睛,拒绝为违规行为背书,让“科学运动、敬畏规则”成为价值共识。
真正的体育精神,从不是无视身体极限的孤勇,而是尊重科学的理性与遵守规则的担当。办好体育比赛、守护运动初心,需要我们回归常识:让跑步成为快乐的载体,而非透支健康的挑战。这,才是对正能量的正确诠释。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