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群众“心上事”变成自己“上心事
万应慧
越是年终岁尾,党员干部越是放心不下老百姓的“心上事”。
最近,很多相关部门把“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落到实处,把群众的“心上事”变成自己的“上心事”,让一张张“民生清单”变成实实在在的“幸福账单”。
感知到群众的心思,折射一种状态。做好群众工作,没有什么深奥的大道理,一个基本方法就是善于换位思考。换条板凳坐坐,多从群众的感受去感知问题,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寻找解决办法,用心去做就成了。
说简单,也不简单。一些人以管理者的姿态面对群众,以为自己见多识广,和群众“不在一个频道上”,造成“说不上话”,或者说一些群众“听不懂”的话。其实,管理者的高境界,就是做个“服务员”。
好的“顶层设计”,都是融合了社会期盼、群众智慧和基层经验,都是经过充分的、真正的调研得来的。
懂得了群众的“心上事”也还不够,把群众的“心上事”变成自己的“上心事”,把静态推成动态,把动态变成“完成态”,“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才算对群众有交代,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上心”,是作风。主动上前,奔着难点、痛点、堵点去,啃掉“硬骨头”、找到“最优解”,抓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
解决问题难不难?难。难题之所以成为难题,在于问题具有复杂性,其内部结构复杂,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好解决的都不算问题,不好解决的,才叫问题。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就体现在解决问题上。
正是因为有了“难”,才有攻坚克难。事业要发展,难关就必须要攻克,再难也要知重负重。有没有真本事,就在于攻坚克难的能力上。改革进入深水区,比之以往,更加需要有一支本领过硬、素质过硬、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
唯有鼓起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变革创新,才能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不断通过化解难题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把群众“心上事”变成自己“上心事”,看似仅仅转换了一个身位,其实更重要的是展现为民的担当,明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敢于冲锋陷阵,善于披荆斩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通过攻坚克难提升素质能力、锻造过硬本领,用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以实际行动回应时代要求,不负人民期许,一笔一笔画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工笔画”,一步一步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
责编:齐志扬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